荨麻疹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,发作时皮肤上会出现大小不一的风团,伴随剧烈瘙痒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合理用药是控制荨麻疹症状、预防复发的关键。以下这些荨麻疹用药小贴士,能帮助患者更科学、有效地使用药物。
选药,对因治疗
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多样,可能是食物、药物、感染、物理刺激等多种因素引发的过敏反应。因此,在用药前,应尽量明确过敏原,若能确定过敏原,首先要避免再次接触。
抗组胺药是治疗荨麻疹的常用药物,它通过阻断组胺受体,减轻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、通透性增加等过敏反应。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、苯海拉明等,止痒效果快,但有嗜睡、口干等副作用,适合睡前服用,以免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。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、依巴斯汀等,作用时间长,副作用相对较小,一天服用一次即可,是临床上的药物。对于一些严重的荨麻疹,可能还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,如泼尼松等,但这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,以免引起骨质疏松、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,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时间。
规范用药,按时按量
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或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用药至关重要。有些患者觉得症状减轻了就自行减少药量,或者症状一消失就立刻停药,这样做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。例如,抗组胺药通常需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,即使症状消失,也应继续服用几天以巩固疗效,防止荨麻疹再次发作。
如果使用的是糖皮质激素,更不能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,否则可能会引起病情反弹,甚至加重。在用药过程中,要定时定量,不要漏服或多服,确保药物在体内维持稳定的浓度,发挥治疗效果。
留意药物相互作用
荨麻疹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,需要服用多种药物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定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。例如,某些抗组胺药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,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。
比如,一代抗组胺药与神经系统抑制剂(如镇静催眠药、酒精等)合用时,会增强抵制作用,导致嗜睡、头晕等症状加重。所以,在服用荨麻疹药物的同时,如果还需要服用其他药物,一定要告知医生,让医生评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,调整用药方案。
关注不良反应,及时处理
任何药物都可能有不良反应,荨麻疹用药也不例外。在使用抗组胺药时,可能会出现嗜睡、乏力、口干、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。如果出现这些症状,一般症状较轻,无需特殊处理,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适应,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。但如果不良反应较为严重,如出现心悸、呼吸困难等,应立即停药并就医。
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,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满月脸、水牛背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。在使用过程中,要密切观察身体的变化,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,如血糖、血压、骨密度等,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。
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
儿童、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,在用药时需要格外谨慎。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,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,用药时应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和剂量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影响,在怀孕早期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,如果用药,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药物。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,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,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身体的耐受性,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和剂量。
荨麻疹用药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,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积极与医生沟通,了解药物的用法、用量、不良反应等信息,规范用药,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,提高生活质量。